-
教学目的与要求
- 测量层面、不整合面、断层面的产状;
- 绘制夹山路线随手剖面图及地质现象素描图;
- 掌握陆源碎屑岩的观察、分类及命名方法;
- 掌握长城系地层先后顺序、地层单元组成及相互间的接触关系;
- 观察发育于长城系滨浅海相地层中的沉积构造。
-
基础知识
- 陆源碎屑岩、内源碎屑岩
- 中元古界长城系地层单元的岩性组合
- 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
- 断层相关褶皱
- 蓝藻和叠层石
-
路线概况
夹山路线分为东西两条路线,分布于兴葫公路两侧。夹山路线第一个观察点的坐标为E 120°47'49.20 ",N 40°39'45.04",路线结束点坐标为:E 12 0°47’49.52",N 40°39'50.62"。路线全长2.52km,共有8个观察点。
图1 龙回头海滨路线教学点位置图
夹山地区主要发育中元古界长城系,长城系主要由常州沟砂岩、串岭沟页岩、团山子白云岩、大红峪石英岩组成。不整合接触关系有:绥中花岗岩与常州沟组长石砂岩不整合接触产出底砾岩,团山子组与大红峪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图2 龙回头海滨地质路线及邻区地质图
-
-
-
绥中花岗岩
似斑状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风化面黄灰色,新鲜面紫灰色;结构:似斑状结构;构造:块状构造;成分:浅色矿物包括正长石、石英和斜长石,暗色矿物包括角闪石(不足5%)、黑云母(约5%)。斑晶粒径2~20mm,集中在5mm左右。基质粒径0.5~1mm。
图5 太古宙似斑状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常州沟组下段长石砂岩特征长石砂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黑色,具碎屑结构、碎屑颗粒磨圆差、呈棱角状;厚层状构造,水平层理,波纹层理构造。成分:长石平均粒径为1.5mm,主要为碱性长石,肉红色,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30%;石英平均粒径为0.5mm,最大可达2mm,透明,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60%;岩屑平均粒径0.5mm,含量约10%。
图6 中元古宙常州沟下段组长石砂岩 -
-
-
-
内容
串岭沟组粉砂质页岩
粉砂质页岩(图11):风化面褐色,新鲜面青白色,泥质结构页理构造,成分主要<0.005mm碎屑黏土。
图11 串岭沟组青白色粉砂质页岩串岭沟组白色粉砂质泥岩
粉砂质泥岩(图12):风化面褐色,新鲜面白色,泥质结构薄层构造,成分主要<0.005mm碎屑黏土,页理不发育。
图13 串岭沟组泥质粉砂岩中的发育的小断层图14 串岭沟组泥质粉砂岩中的发育的断层与石英脉 -
-
-
-
内容
团山子组下段陆源碎屑岩
夹山路线团山子组下段主要发育白色长石砂岩。
白色钙质长石砂岩(图16):风化面黄褐色,新鲜面白色。结构:碎屑结构。构造:薄层状构造。成分:石英:平均粒度0.1mm,硬度大于小刀,含量约60%;长石:平均粒度0.05mm,硬度大于小刀,部分风化为高岭土,含量约40%。
图16 团山子组下段白色钙质长石砂岩团山子组下段白云质灰岩
白云质灰岩(图17):风化面土黄色,新鲜面浅玫瑰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成分主要<0.005mm的黏矿物、细粒方解石及细粒白云石。
图17 串岭沟组白色粉砂质泥岩白色白云质灰岩(图18):风化面深褐色,新鲜面白色: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主要为成分粘土矿物、细粒方解石及细粒白云石,粒度小于0.005mm。
图18 团山子组下段白色白云质灰岩 -
-
内容
团山子组上段地层中发现丰富的叠层石(图19和图20)和微古植物化石,叠层石以层状、层柱状为主。
图19 团山子组叠层石灰岩岩性图20 团山子组叠层石灰岩三维模型叠层石灰岩
层叠层石(未定种)( Stratifera sp.)(图21 ):叠层石形态呈波纹状或水平纹层状,叠层石上凸部分高2~3.5cm,呈半球形或强凸的穹形,横断面呈椭圆形,长轴6~7cm,短轴4.5~ 5.5cm。凸起之间部分很少见有平缓下凹,多平坦。基本层继承性一般,凸起部分相对好。基本层硅化现象较为普遍。
图21 团山子组层叠层石叠球藻叠层石(未定种)(Eucapsiphora sp.)(图22):个体小,呈柱状,直径仅几毫米。叠层体由窄的指状柱体组成,柱体常分叉,分叉前柱体变粗,通过加宽平行或微散开方式分为两个较窄的子柱体。母柱体宽约1.2~1.8cm,子柱体宽约0.5~1cm。柱体垂直或微倾斜地层层理方向生长,直或微弯曲。柱体表面局部平滑或不平整,断续单层壁。层理平缓凸起,柱间具有连层。
图22 团山子组叠球藻叠层石卷心菜叠层石(未定种)(Cryptozoon sp.)(图23):个体巨大,呈卷心菜状,直径达30cm 左右。叠层体扁球形,纵断面观察到一扁球形单个柱体,直径5cm 以上,高4cm 以上。柱体不分叉,基本层在基部呈平缓穹形。向上逐渐变为陡峭穹形,上部层理包裹下部层理,最外部层理呈平缓穹状。
图23 团山子组卷心菜叠团山子组与大红峪组分界
在露头上可见团山子组风化裂隙被大红峪组砾岩充填(图24),由此可以推断在团山子组形成之后,存在区域隆升,可能在团山子组灰岩的顶部形成了溶洞,当大红峪组形成时,砾岩充填于溶洞中。
图24 团山子组风化裂隙被大红峪组砾岩灌入内容
图25 大红峪组复成分砾岩复成分砾岩(图26):风化面和新鲜面为黄褐色。结构:碎屑结构。构造:块状构造。成分:砾石成分复杂,主要包括炭质粉砂岩、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等,砾石最大者可达20cm,平均2cm,钙质胶结或铁质胶结。
图26 大红峪组复成分砾岩三维模型图图27 大红峪组中段白色石英砂岩内容
图28 大红峪组上段白色页岩图29 大红峪组上段白色页岩图30 大红峪组上段青灰色薄层粉砂岩青灰色薄层粉砂岩(图30):风化面褐色,新鲜面青灰色;结构:泥质结构或碎屑结构;构造:薄层状构造;成分:主要为粒度小于0.05mm的碎屑物及少量粘土矿物。
问题与思考
- 大红峪组砾岩物质来源问题?
- 地层学层组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 层面和层理构造对指示沉积环境有什么意义?
- 中元古界长城系包括那几个组?各组之间是什么接触关系?
- 中元古界长城系是在什么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判断其形成环境的证据是什么?
- 不整合面的野外识别标志有哪些?
- 什么是吕梁运动?其地质记录是什么?
- 什么是兴城运动,其地质记录是什么?
- 绥中花岗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 叠层石灰岩是在什么沉积环境下形成的?
- 兴城地区叠层石有哪些类型?各种类型有何特征?
Copyright©2018 版权所有:吉林大学